共同緬懷瘂弦老師
懷念瘂弦:如歌的行板,不歇
共同緬懷瘂弦老師
2024年10月17日
撰文|「他們在島嶼寫作」監製 林文琪
「你要寫詩喔,有前途!」
瘂弦老師在《如歌的行板》影片中回憶前輩詩人覃子豪:
「覃先生人格的影響是如此地深刻,我們一輩子都感念他;後來我們學了點東西,都是覃先生親手教的;對學生好、當編輯是熱心的編輯,都是受到覃先生的影響......。」
而我們這一代,對文壇的嚮往與敬重,也是繼承著瘂弦老師風範之後再發揚光大的影響吧。
瘂弦一生波瀾壯闊的追求,始終是環繞以文學創作為中心的堅定信仰與實踐。
他小時候跟著父親「行動的圖書館」走鄉里傳播閱讀,一面玩耍淘氣中一面養成對「文字」的崇敬;十七歲隨軍來台,在台南旭町營區和其後左營海軍軍中,結交了文學上志同道合的朋友,飆詩論文,「這個世界已經很寒冷了,讓我們以彼此的體溫來取暖,彼此來鼓勵,那個對我們的成長幫助也很大,」從而開創了現代詩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。
「他們在島嶼寫作」第一系列、第二系列、第三系列,除了《如歌的行板》,另有其他七部影片中都有瘂弦身影,以專訪及典禮主持表達他對作家友人的觀點與器重,包括第一系列的余光中、鄭愁予、楊牧;第二系列的洛夫、西西;第三系列的朱西甯|劉慕沙、吳晟;一個交友天下的文壇縮影盡現其中。
這樣大格局的文學人物,拍攝過程卻為所有工作人員創造了如沐春風的快樂時光。從當時到現在一直迴繞著,是始終如一,讓人沈醉的美好詩意。
影片開拍是從2012年8月影片開始,瘂弦老師的好人緣,連續不斷地開展著新的機緣。洛夫和瘂弦在溫哥華聚集的「漂木藝術家協會」其時仍然在北美叱吒文學風雲,一起去一趟Richmond便會交遇一群朋友。拜訪住在維多利亞市的馬森、黃永武,一日鳥語花香的同遊如同千古風流人物出場,言談中處處流露人文風采中紮實的學問和涵養。
瘂弦重視「資料正確」的謹慎態度,在溫哥華家起居室吉祥木雕牆邊的書櫃可以窺見:書櫃寬約1.5米,地面向上共七層、全是各式辭典,其中包括:《中國現代文學史料術語大辭典》、《台灣新文學辭典》、《台灣新詩鑒賞辭典》、《西洋文學術語叢刊》、《西洋哲學辭典》...,展現對字義和文學史的敬重。後來在訪談時,即便自己的詩作,瘂弦仍會仔細確認,查對注音,才放心朗讀。
溫哥華家是隱隱於市的文學寶庫,存放着左營時期以來的抄書筆記,在書籍取得不易的時代,求知若渴的驅使,從商禽、文友、高雄煉油廠圖書館,得到傳閱好書便「如獲至寶」,不眠不休地抄,有時整本謄寫,這樣的各種筆記本超過百本。另外的珍寶包括從創刊號開始的《創世紀》詩刊、《幼獅文藝》雜誌,以及朋友之間的書信,全部一塵不染地妥妥收藏。
我們認識時的瘂弦已經是退隱江湖的「瘂弦老師」,但是在聯合報副刊披靡文壇呼風喚雨的「瘂公」,仍然溫情飽滿地活躍在朋友的文學生活中。
2013年3月29日,瘂弦回到台北,馬不停蹄地訪友談心,和《創世紀》詩人朋友聚會,到雲門八里舞場拜訪林懷民,看蔣勳的新畫展,和阮義忠談插畫談幼獅文藝,約陳義芝談聯合報副刊,南下彰化拜訪林亨泰,到吳晟書屋,一起散步台灣原生樹的林園,去台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和蘇偉貞回顧旭町營房的往事,和張默重訪左營的寫詩場景……,彼此之間總是字字珠璣,流露滿滿的情意與故事。
「我們老了,但還沒老透。」瘂弦和朋友在一起時總是說「要寫喲,繼續寫!」他的文學生活是不斷擴大的朋友圈的共同志業。
在台灣拍攝完成之後,我們一起到桃園機場送瘂弦老師搭飛機,話題也包括請問他拍攝期間覺得最辛苦的時刻。「導演要我在玉米田一直走路那次。」大部分拍攝都是由瘂弦老師不著聲色的佈局,但是陳懷恩導演為了表現詩的意境,也有各種慎思熟慮的設計和追求。
在看到電影中<紅玉米>詩境的表現時,瘂弦老師也哭了。
你們永不懂得
那樣的紅玉米
它掛在那兒的姿態
和它的顏色
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
凡爾哈崙也不懂得
猶似現在
我已老邁
在記憶的屋簷下
紅玉米掛著
一九五八年的風吹著
紅玉米掛著
(這首詩於1957年12月發表,當時年方25,距離往後結婚生子還很遠!)
2013年4月底回河南南陽老家拍攝期間,瘂弦鄭重地跟團隊表示「去上墳拜念母親是我一個人的事情,這個不要拍。」想不到陳懷恩導演在早餐後找到空檔,單獨跟瘂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,懷恩的父親也同樣是離鄉來台,四十多年無法跟親人通信聯絡,彼此不知生死,這樣殘忍又沈重的集體命運與時代悲劇,他有想拍出來的人子心意。最後,以一個難度很高的不介入遠距離拍攝實現了。
過道北京拍攝的一個場合,瘂弦與一大群新疆青年一起牽手圈舞,繞著大桌跳得開心起勁。雖然後來畫面並沒有使用,但拍攝的過程,瘂弦老師是快樂的,團隊是幸福的。而電影上映後,觀眾是豐收的。
瘂弦老師離開了,想必在天堂裡也是在和天使談笑說詩吧。
我們懷念偉大的詩人,偉大的朋友。
慶幸在華人文壇深情綿延的懷念中,有一部瘂弦全力參與並肯定的電影,留駐他的身影、朗讀、談話、以文會友的情貌,以及大開大闔的時代場景。
感謝許許多多朋友共同構成的《如歌的行板》。
「唯一能夠對抗時間的,就是詩了。」瘂弦老師說:「我們要把二十世紀沒完成的事,拿到二十一世紀來做,我們還是完成自己的標準比較好,不一定要勉強與時俱進。」
「要寫詩喔,有前途!」如果不能寫詩,就一起讀詩吧。他期待的是文學後輩的繼續發揚光大,讓棘杖開花,火熖中誕生玫瑰。
一起懷念瘂弦老師!